西安充电桩 | 新能源车发展主要矛盾已转向基础设施

2019-04-16

据了解,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含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销售量超过200万辆,其中中国的销售量为125.6万辆,占比为大约63%,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生产与销售量最大的国家,销售量第二位的国家为美国。中美两国销售量总和占全球的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二。两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都扮演重要角色。如美国使用了直接经济激励及路权优惠等政策,中国使用了不限购和购车补贴等政策。两国政府在推广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区别,如美国将新能源汽车推广与空气污染治理结合起来,推广力度较大的城市往往是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

1.实现对石油大规模替代

新能源汽车从发展初期就被寄予治理空气污染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厚望,但是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是否更环保和值得大力推广?各方对这个问题质疑较多,特别是电源问题。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与传统燃油汽车进行比较意义不是很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快;二是清洁电力消费比重不断提高。无论如何,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清洁用能的可能性。

即使用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平均续航里程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排放也可能更少。根据2017年工信部公布的综合油耗数据,而且假设消费的电力全部来自火电,再根据火力发电厂的发电效率和平均污染物排放量,计算一辆新能源汽车行驶一百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结果显示新能源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略高,但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二氧化碳都比传统燃油汽车少。随着中国清洁能源电力占比提高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新能源汽车在将来可能占有全面的环保优势。

对中国而言,新能源汽车还有石油替代,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保障能源安全的外延作用。作为石油消费大国,石油对外依存可能会威胁到经济的平稳增长,使得国内经济越来越容易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汽车可能实现对石油的大规模替代。

新能源汽车还应该是中国清洁有效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居民和商业用电大约为30%,而美国接近75%。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目前中国居民和商业用电每年大幅度增长,中国高峰电量将大幅度提高,这也对电力系统的成本和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如果今后电动汽车进入千家万户,采取措施对冲高峰电量,除了提高电力系统效率,还可以大幅度降低系统成本。

2. 政府补贴不具有可持续性

单就电动汽车发展而言,我国电动汽车政策无疑是成功的。但是,补贴之下的电动汽车发展也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据说目前国内至少有250多家企业具有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资质,但2017年只有18家的产量超过1万辆,有70多家没有产量。生产质量参差不齐,“小、散、乱”突出。这与新能源汽车企业“骗补”现象的出现密切相关,好在当前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正在不断下降,所以各相关部门可以多给新能源汽车企业一些时间,除了逐步取消补贴外,还应该采取其他多种措施,以促使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从“量”到“质”发展的突破。

2019年的补贴政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补贴政策来看,将“提高技术门槛要求”作为关键点,明确鼓励高能量密度、低能耗车型的应用,并将补贴资金倾斜于更高技术水平的车型。维持原有对燃料电池的补贴额度不变,直接取消了对续航里程在250公里以下的车型补贴。对电池能量密度技术指标的要求也进一步严格。二是继承2018年补贴政策中的“分阶段执行”思路,仍然设置补贴过渡期,从2019年6月26日起按新补贴标准执行。三是新补贴政策取消地方政府在过渡期后对新能源汽车(不包括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而将该部分购车补贴转为补贴充电基础设施等。

从实践上看,消费侧补贴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第一,企业更注重新能源汽车产量而不是质量,也会产生“骗补”问题。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难以对补贴的产品进行完全的分类和定义,比如目前补贴政策是按照续航里程(客车按照长度)来分类的,但是单纯的续航里程无法反映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和生产成本。利益短视的企业就有动力去生产续航里程突出但其他方面低质量甚至无法达标的车辆。第二,补贴没有数量上的限制,使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补贴更多地用于扩大产能,而不是提高电动车的质量。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该尽快实现由增加产量到提高质量的转变。对任何产业发展而言,政府补贴都不具有可持续性。从成本来看,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的必要性大大减弱。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电池单位能源密度与2011年比提高了一倍,续航能力大幅提高,制造成本大约降低一半。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全生命周期成本没有明显劣势,而且仍处于技术快速进步期,成本还会进一步大幅度下降。加上众多城市对传统燃油汽车实施限购政策,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提高。

笔者认为,补贴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可以给予制造商固定的补贴车辆数配额,用完为止。这可以防止“骗补”现象,也可以倒逼注重产品质量,企业必须在补贴配额用完之前提高核心竞争力,准备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将补贴从消费侧向产业链上游转移,因为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所以着重补贴电池研发和其他相关技术创新。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有逐步减少直至完全取消购车补贴的预期。